中新网成都12月9日电 (记者 刘忠俊)12月9日,四川电网月城Ⅱ500千伏开关站进入试运行,标志着四川攀西电网优化工程第二阶段建设完成,清洁能源消纳再添保障。
攀西优化工程月城II500千伏开关站。孙琦 摄
据了解,开关站是电力系统重要设施之一,与变电站不同的是,开关站不具备电压调节功能。开关站主要通过系列开关装置优化调整各条输电线路的电力输送等运行情况,起到优化区域电网运行作用。
四川攀西电网汇集西南地区多条水电输送通道,存在一定系统性安全风险。2022年9月起,国家电网在川实施500千伏攀西优化工程,分五个阶段优化攀西电网网架结构,增强攀西电网抵御极端故障能力,进一步升级四川电网,强化西南能源备份。“优化改造相当于对攀西地区电网实施一场‘外科手术’,理顺电网‘血管’,再造一颗‘心脏’。”工程业主项目部副经理徐乾杰称,500千伏月城Ⅱ开关站对整个攀西电网优化工程起着承上启下、贯串连接的关键作用,就是这颗“心脏”。
月城Ⅱ开关站投运后,将有效缓解攀西电网原有的月城500千伏变电站运行压力,有力保障四川今冬明春电力可靠供应,满足攀西地区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开发、送出及消纳,将地区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接下来,四川电网将持续推进攀西电网优化工程余下三个阶段工作,预计2025年6月完成全部改造任务,进一步升级四川电网,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强电力保障。(完)
中新网郑州12月9日电 (记者 韩章云)冬意正盛,正是金珠沙梨上市热销的时节。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中远有机农业研究所金珠沙梨种植基地,果农正忙着将一箱箱金珠沙梨搬运进车间。经过一体化作业加工,一颗颗金珠沙梨变成了开袋即食的鲜榨果汁,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味蕾感受。
金珠沙梨丰收,果农笑开颜。孙丽丽 摄
金珠沙梨,外形椭圆饱满,通体金黄,咬一口,肉质酥脆细腻,汁液丰富,味道酸甜浓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金珠沙梨,在30多年前还是藏在豫西深山人未知的野生沙梨。
“金珠沙梨原本是豫西大山里的野生沙梨,吃起来酸如梅,涩如生柿,只能入药,个头也只有葡萄粒那么大。”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金珠果协会会长李应贤介绍,在科研专家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他和团队从豫西深山中,用3年的时间收集到100多种野生沙梨标本,进行反复嫁接、对照、检验、实验、储藏,然后拿到市场上进行试销,历经14年,最终在1998年选定一个沙梨的新品种,定名为金珠沙梨。
经过选育改良的金珠沙梨,果肉酥脆多汁、酸甜适口,果实增大了3倍-5倍,具备市场流通价值。但是,对于21世纪初的市场而言,金珠沙梨还是新品种,市场认知度不高,曾一度滞销。
如何将金珠沙梨更高效地转化为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成了摆在李应贤和种植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远有机农业研究所的研发人员得知此情况后,迅速与李应贤进行对接。“那么好的沙梨,烂了扔掉特别可惜,我们有水果深加工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独特的销售模式,可以将沙梨加工成袋装鲜沙梨汁销售。”该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
果园里金珠沙梨硕果盈枝。孙丽丽 摄
为了让消费者品尝到金珠沙梨最纯真的味道,从洛阳运送到郑州惠济区的金珠沙梨,通过产品众筹的模式进行销售。
经过多年发展,金珠沙梨的市场接受度越来越广,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A级绿色食品”,甚至出口至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地,广受海外市场欢迎。
而在洛阳当地,金珠沙梨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洛宁县马店镇镇长赵雯雪介绍,目前仅该镇金珠沙梨种植面积就有1.5万亩,盛果期,每亩的产量可达6000斤,平均每户农户每年依靠金珠沙梨能增收2万元。
从深山野果到果园新贵,再到深加工梨产品,金珠沙梨实现了华丽的蜕变,也带动了一条产业链,让果农品味到丰收的甜蜜。(完)